钱大钧出生在江苏省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。尽管他的祖父曾经是清朝的贡士,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,但到了钱大钧的父亲这一代,家境已经显得非常艰难。然而,钱大钧在家中长兄的教导下,依然勤奋学习,成功地掌握了四书五经的知识,并且进入学堂继续接受教育。
辛亥革命爆发后,学校停课,钱大钧决定前往上海投身革命。他加入了学生军,积极参与反对清政府的活动,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而奋斗。
1914年初,钱大钧赴日本,期间他有幸结识了孙中山,并与同样在东京的蒋介石共同加入了中华革命党。年末时,钱大钧回国并考入了武昌陆军第三预备学校,迅速投入反对袁世凯的军事斗争中。由于他参与了反袁活动,钱大钧成了袁世凯追捕的目标,学业因此中断。直到袁世凯倒台后,他才得以继续完成学业。
1921年,得知孙中山在广东重建政权的消息后,钱大钧毫不犹豫地南下广州,加入了粤军。接下来的三年,他参与了粤军的多个战役,并屡次立下战功。在这些战役中,钱大钧不仅亲自制定作战计划,还在关键时刻亲自指挥,带领部队取得了胜利。
1924年,孙中山决定创办黄埔军校,钱大钧与何应钦、顾祝同等人一道,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,并在校内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,为军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展开剩余80%1925年,钱大钧在黄埔军校教导团担任第二团团长,并因在棉湖战役中的突出表现而名声大噪。虽然由于对地形不熟悉且通讯出现问题,黄埔军校的部队在战斗中损失惨重,但钱大钧率领自己的部队及时赶到并成功增援,最终以3000多人击败了敌方2万余精锐部队,取得了这场以少胜多的胜利。这一胜利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,标志着黄埔军校战斗力的初步成形。
随后的几年,钱大钧逐渐成为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,被誉为“八大金刚”之一,获得了蒋介石极大的依赖和重用。
1927年,蒋介石在背叛革命之后下令“清党”,钱大钧也成为了其中的重要策划者之一。在南昌起义后,钱大钧曾率部追击起义军,并在广州围堵他们,甚至对驻扎在三坝河的朱德、陈毅的部队发动了进攻,企图在这里彻底消灭起义军。
同年10月中旬,钱大钧晋升为上将,并被任命为第32军军长,成为蒋介石“反共”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之一。在1931年,钱大钧响应蒋介石的“格杀勿论”命令,残忍镇压了武汉纱厂工人示威事件。
在同一年的秋天,武汉遭遇严重的水灾,而蒋介石却明确表示:“防共比防洪更重要”。在这一背景下,钱大钧并未派兵协助抗洪,而是继续执行“反共”任务,这使得汉口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遇了严重威胁,最终酿成了汉口有史以来的最大惨案。
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尽管钱大钧一贯是蒋介石的忠实支持者,在“反共”方面异常积极,但他竟然在一次意外的相遇中故意放走了陈赓,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1933年5月,陈赓在南京被蒋介石逮捕后,得到了中共地下组织和爱国人士的帮助,成功脱险。根据党组织安排,他准备前往中央苏区。在经过徐州时,陈赓下车走动,暂时放松了警惕。这时,他突然看到列车尾部增添了一节车厢,几名国民党军官向这节车厢走去。经过仔细观察,陈赓赫然发现其中一位是他曾在黄埔军校共事过的“反共先锋”钱大钧。
尽管他们曾是同事,甚至有一定的师生关系,但此时陈赓的身份已经变得极为敏感。确认是钱大钧后,他立即低头转身,悄悄上了车,试图避免被认出。当火车开动后,陈赓以为自己安然无恙,然而,没过多久,钱大钧的一名副官来到他的座位旁,礼貌地请他去见长官。
陈赓心中一紧,以为自己暴露了,忙不迭地找借口称自己并非陈赓,而是一个做生意的人。副官毫不动摇,依然请他跟随。陈赓见事已至此,不再挣扎,默默站起身,跟随副官来到了钱大钧所在的车厢。
进入车厢后,钱大钧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,反而露出了微笑,热情地打招呼:“陈先生,坐吧。我一进站就看到你在站台上。”陈赓心中一惊,但仍保持冷静,回答道:“最近无事可做,四处找工作。”
钱大钧显然不相信陈赓的说法,但并未当场追问。两人开始谈起了过去在黄埔军校的往事,气氛逐渐轻松起来。饭点时,钱大钧还主动请陈赓一起用餐,陈赓自然不客气,吃了起来。
几站后,钱大钧语气认真地对他说:“陈赓,若是你有事,就可以离开了,我不拦着你。”陈赓见钱大钧并非开玩笑,便起身离开。
陈赓离开后,钱大钧的副官感到困惑,毕竟这本是一个立功的机会,为什么要放走他?钱大钧轻笑着解释道:“陈赓曾是我的学生,咱们有些师生之情,而且他还救过蒋介石的命。他的名声和影响力很大,即使是蒋介石也不敢轻易动他。如果我抓他,岂不是为自己招来麻烦吗?黄埔的师生也一定不会放过我。”
因此,钱大钧虽然表面上是蒋介石的坚定支持者,却也出于私人情谊和政治考量,在关键时刻放走了陈赓。陈赓成功逃脱后,继续投身革命,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配查-配资导航网-配资世家股票配资网址查询-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