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7日,那天一架歼-15战斗机来了个堪称范本的漂亮降落,地勤指挥员都忍不住给了个“3分”满分,这种情况可不常见。
飞机引擎的动静还没完全停歇,突然间,“电传故障”报警刺耳地响了起来,张超本来一切顺利,转眼就被推到仅剩4.4秒选择生死的边缘,这命运翻转得真让人猝不及防。
一、他生命的最后4.4秒,做了一道没有答案的选择题
2016年4月27日,中午时分,日子平常得很。
训练基地那条跑道上,张超开着117号战机稳稳降落,降落姿势挑不出啥毛病。地面指挥员激动得直接亮出个罕见的“3分”满分手势,看这架势,这天又是顺顺利利、妥妥当当的一天。
战机一点点滑进机库,发动机的巨响慢慢小了,这时候驾驶舱里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叫声——“电传故障”。
这词儿一般人听着都云里雾里的,可对飞行员来说,简直就是死神来敲门了。意思就是,人跟飞机的联系一下子断了,差不多相当于高速路上飙车,结果方向盘、油门一下全失灵了。
机头突然猛地往上翘,那家伙一下子就像撒了欢儿的猛兽似的,战机说翻就翻,直接往天上冲过去了,根本收不住。
塔台那头吼得撕心裂肺,战机也在折腾中叫得难受,两边声音掺在一块儿——“跳伞!跳伞!跳伞!”
张超心里清楚,确实得跳伞,偏偏就在那卡壳的4.4秒里,黑匣子把他的所有举动都记了下来——他硬是拼着全身的劲,把操纵杆往前死命推。
他在拼命保住这架飞机啊。
他拼了命想控制住这头失了缰的“野马”,心里门清这飞机有多值钱,清楚它对航母有多关键。那一下,出于对国家财产的保护意识,他下意识地把自己的安危扔一边。可惜终究没能成功。
等他总算被弹出座舱,那飞机仰起的角度都快成直上直下了,人跟着弹射座椅平着甩向地面,降落伞连个展开的机会都没给。
草地再柔软,命却太脆弱,29岁的张超,就像流星一样,划过天际,最后倒在心心念念的跑道边上。
信息来源:《环球网》
二、一个怕水的孩子,偏要成为海军
张超这一路走来,好像总是跟命运“杠上了”。
他家里命运多舛,接连三个孩子都没能留下来,刚好他出生时,成了家里唯一的指望,是父母心头肉,也是家里唯一的温暖,那点子希望全都寄托在他身上。爹妈最盼望的,就是他能安安稳稳过这一生。
可这娃从小被惯着,偏偏就对蓝天格外上心,等到空军招飞的消息一出来,他心里那股劲头一下被点燃,热血都快沸腾了。
他爸妈眼泪汪汪地求他,别去,那玩意儿太冒险了,他们实在受不了再折腾啥了。
他明白爸妈的难过,可心里清楚自己到底图个啥,一股子牛劲儿硬是说动了家里人,爸妈虽然答应了,可那眼神儿里,全是放不下和揪心。
要是认准了远方,就得扛过眼前那些糟心事,啥心里的结也得自己慢慢解开。
俩哥哥都是淹死的,这让张超自小一听到水就心里发憷。不过在航校,游泳这项可跑不了,毕竟飞行员得靠这本事保命。
咋整啊?直接不干了?那前头吃的那些苦不就白遭啦?
他皱着眉头,硬着头皮跳进泳池,从一开始喝水、扑腾,到慢慢能浮起来,愣是花了一个月,才跟别人似的,自在地游到了对面。
那时候,他打败的可不只是泳池里的水,更重要的是他心里长久以来的那些害怕和小时候落下的心结。这份胆气,后来成了他做人做事时一直不变的底气。
三、他把每一次飞行,都当成最后的战斗
从航校出来那会儿,张超各项成绩都相当不错,足够让他留下当飞行教官。这种岗位在外人看来很体面,也比较稳定,父母心里巴不得他能这样安安心心地过日子。结果,他愣是没答应。
他的榜样是“海空卫士”王伟,心里始终惦记着奔赴一线,投身真正的战场。他不顾舒适安稳,直接跑去南海前线的作战分队,踏踏实实干了起来。
到了这儿,他就像海绵一样啥都学、啥都记,见啥吸啥。团里8种型号的战机,全让他飞了个遍,这事搁同龄人身上简直稀罕事,他没多久就成了团里的顶梁柱。
真刀真枪的挑战,一般都是说来就来,没准儿你还在愣神呢,它就扑面而来。
有回战备值班,警报突然响起,一架外军侦察机突然闯进了咱西沙的天上,张超开着战机,直接冲着目标追过去。
对面飞行员靠着自己飞机块头大、性能牛,故意把速度降下来,想用这巨大的速度差把张超甩开,这其实是个藏着刀子的圈套,战斗机会因为速度太慢,很容易失速掉下来。
张超一点没被迷惑,稳稳当当在对手侧面来回一绕,来了个溜溜的S路线,像条活蹦乱跳的小蛇,不但把节奏掌控得服服帖帖,还牢牢把目标锁住不放。
估计外军飞行员还真没碰上过这样的招,一番拉扯后,最后也只能悄悄拐头离场。
张超碰到这种场面已经有几十回了,每回都凭着一身过硬的本事和不寻常的魄力,把背后的蓝天稳稳地守护住。
四、从陆地到航母,他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
2015年,中国航母终于迎来转机,“辽宁舰”很快要具备作战能力,海军面向全军展开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的挑选工作。
这个职业危险度比一般飞行高出20倍,大家都管它叫“刀尖上的舞蹈”,毕竟要在航母那点巴掌大的甲板上落下来,简直像是在拿命下注,张超没有半点犹豫就报了名。
陆地上开飞机和上舰可不是一个活,真要说变的,技术倒是次要,更难的是把骨子里的习惯给拧过来。舰载机降落有个专门的“反区”手法,油门得当刹车来用,好多动作都和你在地上练的正好掉个个儿。
这就等于说,张超得把自己十多年磨出来的那一身本能动作全都归零,重新当一回新人,从头学起。
说实话,这滋味是真不好受,可为了一直挂在心头的梦想,也为了能有朝一日亲眼看着、亲手操控着飞机从航母甲板呼啸升空,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。
一般人九个月才能练完的课程,他硬是六个月就搞定了。每天都泡在模拟器和训练场,哪怕是最细小的动作也要反复琢磨得妥妥帖帖。靠着这股狠劲,他成绩一骑绝尘,成了“辽宁舰”最年轻的飞行中队长。
梦想就在眼前,他似乎都能感受到航母甲板上传来的那句激动人心的起飞口令。
信息来源:《人民资询》
五、英雄的血,不会白流
张超去世,让这个家又一次陷入无尽的悲伤,家里已经是第四回白发人送走黑发人,两位老人实在经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,差点被悲伤压垮。
可英雄播下的希望,总能在残垣断壁间悄悄绽放花朵。
张超的老婆张亚,是个漂亮的空姐。他们俩一路走来也遇到过不少坎坷。早些年,张亚被医生误诊说得了重病,担心拖累张超,就坚决要分手。可张超却一句话,把她感动得不行:“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,我更不能丢下你。”
他的这份责任心,让她下定决心把余生托付给他。
丈夫离世后,张亚在整理家里的遗物时,无意间找到了他那本厚厚的飞行笔记,密密的字迹里装着他对蓝天的深深爱恋和工作上的一腔热忱。
她来了个让大家都跌破眼镜的举动——辞掉了原本的工作,直接特招参军。
她也想像丈夫一样穿上军装,踏进他眷恋的那片大海。小女儿才两岁,她只能把娃托付给爸妈照看,自己毅然选择投身海军,从头开始摸索。现在,她已经成了海军上尉,用自己的方式,把丈夫的守护延续在这片蔚蓝之中。
信息来源:《新华网》
他们的闺女含含,对自家爹的印象挺模糊的。
2021年,张超纪念园建好了,张亚领着女儿走到父亲的铜像前,5岁的含含仰起头来,天真地跟妈妈说:“爸爸比照片里还帅!”
听了这话,大家都忍不住红了眼圈,在她心里,爸爸从来不是个让人难过的回忆,而是满满的自豪,会一直守着她慢慢长大。
张超的牺牲,像是给他所在的英雄部队打了一针强心剂,战友们扛住了悲伤,把劲儿全使在克服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上。
现在,“辽宁舰”不再孤零零一个,“山东舰”已经正式加入,连“福建舰”也顺利下水,中国的航母舰队正以让人咋舌的速度挺进大洋深处。
张超说过:“有了航母,咱们才能把战火拦在自家门外。”
他没能等到那一刻真正到来。
每次歼-15从航母甲板轰鸣升空,掠过蔚蓝大海时,仿佛都带着他的梦想在呼应。
网配查-配资导航网-配资世家股票配资网址查询-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